1月全國死亡1777例!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
據國家衛健委消息,2023年1月全國(不含港澳臺地區,下同)共報告法定傳染病2493,24例,死亡2,158例,其中艾滋病感染發病1,815例,死亡1,777例。
令人驚訝的是,艾滋病占所有傳染病死亡總數的82.3%,艾滋病死亡人數持續位居我國傳染病第一,為何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1、高發病率,高死亡率!艾滋病死亡率居傳染病之首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種致死率很高的惡性傳染病,在人體內的平均潛伏期是8~9年。
艾滋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艾滋病引起的相關并發癥,到了艾滋病發病期,患者會因為各種機會感染和惡性腫瘤等并發癥死亡。
2022年1~10月年,我國艾滋病累計報告病例43146人,死亡15765人。

數據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
2021年全國法定報告傳染病死亡數前五的病種

數據來源: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
我們可以看到,艾滋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而且兩者之間呈正比的關系。與其他乙類傳染病如肺結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熱相比,艾滋病的死亡率排名第一位。
2、為何艾滋病死亡率居高不下?
隨著雞尾酒療法的問世,艾滋病已經成為一種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在抗病毒藥物普及的今天,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了艾滋病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呢?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艾滋病的發病數和死亡數基本持平,也就是說,艾滋病死亡的患者都是處于發病期的,這些患者在篩查發現的時候已經進入艾滋病發病期,出現了不同的機會性感染。
為什么有相當多的艾滋病患者發現的時候就是晚期呢?總結起來有4個原因。
一是人群檢測意識低
雖然近些年國家一直在倡導傳染病防控,并增設多種途徑進行艾滋病檢測,但是有相當一部分高危人群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及時檢測,直到發生嚴重的機會性感染的時候才被發現。
二是沒有及時服藥
有些人雖然檢測出患有HIV感染,但是由于擔心被歧視等原因沒有及時上藥,相當于確診了但是沒有被治療,直到艾滋病進入發病期,免疫系統已經崩潰再治療為時已晚。
三是沒有規律服藥
及時上藥了,但在服藥過程中擅自斷藥、停藥,不按時服藥,導致病毒沒有被完全抑制,自己沒有把握住治療機會。
四是吸毒人群難以管理
對于吸毒人群來說服藥的依從性非常不好,毒癮上來飯都顧不上吃,哪里還會按時吃藥?所以想要治療艾滋病,一定先戒毒。
此外,近些年耐藥的問題也凸顯出來,由于毒株的變異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某些抗艾藥物存在耐藥靶點,但由于條件限制,并沒有在用藥前做耐藥檢測,相當于進行了無效果的治療。

3、終結艾滋病,我們還需要做什么?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明確提到,到2030年國內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要控制在0.2%以下。
要達到這個目標,重點要對高危人群進行監測。高危人群有兩種,一種是青年學生和老年人群感染者,由于防控意識薄弱,在新發感染者中60歲以上的老年感染者占據了25%,而15~24歲的青年學生在10年間增加了10倍多。另外一種是男同性戀者,由于多性伴侶,也具有很高的感染風險。
治療即預防,為了最大限度的發現和治療艾滋病患者,在提倡應檢盡檢的同時,發現即開始治療,同時加強宣傳教育,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祛除艾滋病污名化,讓艾滋病感染者能夠積極陽光的工作和學習,未來才有可能實現總結艾滋的目標。
參考資料:
1.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情況》2022年,2023年1月概況
2.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