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二母”的第四代試管嬰兒——心動與挑戰并存
給年老的卵子重新換個殼,具有重組的”動力”。,無論多老都能有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技術你“心動”嗎?到底是人類之光還是潘多拉魔盒的打開呢?
你們還記得前幾年非常轟動的“三親”嬰兒嗎?據英國《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報道,世界首個“一父二母”的試管嬰兒于2016年4月誕生,這表明第四代試管嬰兒胚漿置換技術(GVT)成功運用。此項技術主要由華裔科學家張進教授所領導的團隊展開研究,作為世界上首位“三親嬰兒”的項目負責人、紐約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張進教授曾對媒體表示,“自然界也沒有這種懷孕”、“他是人類第一次一個生命是由三個人的遺傳物質結合起來,這是非常大的突破”。
下面我將帶大家簡單理解下,他們做的是一件什么樣的事情,以及對我們每一位高齡懷孕,試管嬰兒的患者又有什么可借鑒性的意義呢?
一.何為第四代試管嬰兒?
第四代試管嬰兒技能是經過線粒體移植療法,首要針對高齡女人的卵細胞老化,此技能能夠解決高齡婦女卵子老化問題,提高高齡女人的受孕幾率。
第四代試管嬰兒技能也可理解為細胞質置換技能,經過在老化卵子和年青卵子之間做卵核置換,以老化卵子的基因加上年青卵子的細胞質來組成新的卵子。
簡單地說就是高齡產婦的胞漿已經老化,不利于胚胎的發育,因此選擇自身活性較強的細胞核,然后借助年輕女性的年輕胞漿,將細胞核注入胞漿中,組合成新的卵細胞,因此這項技術又稱為卵子干細胞試管嬰兒技術或卵泡胞漿置換技術。
第4代試管嬰兒,就是我們說的三親試管嬰兒。顧名思義,這個孩子有三個親人——父親、母親、母親。那是怎么回事呢?第1步:需要做第4代試管的夫妻,男方提供精子,女方提供卵子,進行試管受精;第2步:還需要一位女性贈送一枚卵子,去掉細胞核;第3步:然后將第1步里的精子原核和卵子原核,放在第2步里的去掉細胞核的卵子里,最終形成胚胎,然后進行移植。目前4代試管嬰兒技術還有很大的爭議,也沒有在臨床上推廣。
簡單點,就是高齡女性卵子老化了,受孕機會降低,但是還是想要生出屬于自己基因的孩子,不想完全是別人的卵子。而借助他人身體培育卵子,使年齡太大或身體不好的女性,生一個既屬于自己又體格健康的孩子。這就意味著,只要具備排卵能力,女性的生育年齡將不受限制。
總之;突破年齡、身體限制,生出自己的孩子。
二. 第四代試管嬰兒倫理問題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第四代試管嬰兒帶有三個人的遺傳物質:父母雙親及提供細胞質的第三方人員,雖然卵子胞漿里的遺傳基因不到1%,母親卵子的細胞核仍帶著首要基因,可是第三方人員仍提供了不到1%的遺傳物質,由此孕育出來的寶寶依舊帶有她的遺傳物質,那么這為第三方人員與寶寶是什么關系?這為含有“三親”,即“一父二母”的寶寶似乎與克隆人一樣陷入了醫學倫理上的問題。因為第四代試管嬰兒技術違背人倫道德,把高齡女性的卵細胞的細胞核取出來,換到年輕女性的卵細胞中的胞漿里,形成新的有活力有質量的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后可以培養出高質量的卵細胞,但是孩子出生后會有“兩女一男”的基因, 這就使胎兒的基因實際上來自“三親”;此外,除了卵子質量不佳、活力低下之外,提供卵細胞核的高齡母親身體狀況往往不適合懷孕,從而產生“代孕”母親,這些情況會引發難以應對的復雜的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一個家庭內可能出現多父多母的現象,甚至一名嬰兒最多可以有四位母親,包括提供卵細胞核的遺傳學母親、提供卵細胞質的母親、代孕的母親及撫養的母親,這對目前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庭和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都是一種新的挑戰。基于此,我國政府明令禁止使用卵漿置換技術。
針對線粒體病易造成的卵子或胚胎不健康,目前第四代試管嬰兒獨立研究技術就相應誕生,這項技術與上面兩種方式都不同,而是通過抽取供卵者自身血液,通過提取血液中的干細胞進行培養,與取出的卵子進行線粒體置換,以此提高卵細胞的質量,也避免了胚胎中摻入第三人基因的倫理問題。這為高齡產婦帶來了新的希望。
隨著年齡增大,卵子質量逐漸下降,細胞質的老化不足以支撐胚胎的孕育,此時有望通過第四代試管嬰兒技術替換老化的胞漿,這為不少高齡產婦帶來了希望!但是鑒于技術及醫學倫理道德的限制,目前第四代試管嬰兒還未真正進入臨床,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真正為需要的人帶來福音!
本技術剛剛得到應用,離廣泛使用還有一段路要走。國內某些醫療中介宣稱的第四代試管嬰兒技術,只是宣傳噱頭。這個技術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包括美國都禁止給病人使用。目前三親嬰兒技術只在個別國家允許,從目前曝光的宣傳來看,希臘、英國、烏克蘭、墨西哥都是允許實施三親嬰兒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