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試管嬰兒知識索引:卵泡監測,生長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卵泡監測的目的是明確卵泡發育進程,尤其是在試管嬰兒進周后,監測卵泡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可通過卵泡動態監測來明確后續的用藥,方便安排破卵針、取卵等日程。
卵泡監測
卵泡生長速度多數并不規律,尤其是在促排卵周期中,每個階段的用藥均可清晰的看到卵泡的發育進程,從而通過卵泡的發育速度來明確卵泡形態、質量,為接下來的受精、胚胎培養提供臨床參考。
如果是想要通過卵泡監測查出不孕、不育病因的話,可從月經后第9天或者第10天開始監測,如果是試管嬰兒促排卵的話,可以在第二天開始監測,也可以在第五天在開始監測,不過到了第九天就需要每天監測一次。
試管嬰兒卵泡監測流程從促排卵后的第5天開始,監測卵泡生長狀況,這個時候可以兩天監測一次、三天監測一次,一些患者需要抽血檢查雌激素,當在促排卵第9天的時候,就需要每天監測一次,直到卵泡成熟,注射夜針(HCG)后,就可不用監測了。
在講提高卵泡質量方法之前,首先來了解下如何來評斷卵泡質量好壞,除了大家了解到的抽血看性激素的水平、amh、評估卵巢功能等方法外,以下方法更加直觀:
1、首先通過檢查來測量卵泡大小、形狀,一般成熟卵泡大小為1.8-2.5cm,在這個范圍內的基本質量都還可以;
2、然后通過B超檢查來看卵泡張力夠不夠圓、血流夠不夠豐富等,總之關于卵泡質量好不好的判斷標準有很多,具有需結合患者整體的情況來判斷;
3、如果發現卵泡不發育、直徑常常小于18毫米、發育不圓呈橢圓形、卵泡不破裂這些都是卵泡發育不良的表現。
為方便姐妹客觀認知相應的取卵效果、妊娠結局,特整理了不同基礎卵泡數量的對應的成功率,以及促排卵方案、生育方案的選擇,避免被不良中介虛假宣傳所誘導。卵泡質量相對于數量更為重要,卵泡少則取卵效果為首要原則,恰當的促排卵方案、充分的前期準備可有效保障卵泡的受精、胚胎形成的結果,一切以臨床醫生的建議為準。
若生理情況特殊或既往多次失敗,可添加生育顧問(WX:haoivf),轉呈生殖中心主任醫師評估后再作考量,切勿聽信服務機構任何形式的承諾!
從 0 到 1 科學認知卵泡,理解卵子數量、質量在懷孕中的作用,不同的卵泡相關問題正確的解決方案和科學建議。